Cover of NTU Philosophical Review
Already a subscriber? - Login here
Not yet a subscriber? - Subscribe here

Browse by:



Displaying: 1-4 of 4 documents

Show/Hide alternate language

論 著 / articles
1. NTU Philosophical Review: Year > 2020 > Issue: 59
林建德 Chien-Te Lin
傳統判教的哲學反思─試論學術與信仰間之可能平衡
A Philosophical Reflection on Traditional Pan Jiao

abstract | view |  rights & permissions | cited by
現代化客觀的佛教學術研究,易於挑戰乃至否定傳統佛教既有觀點,如不承認佛經皆佛親說(包括「大乘非佛說」),各式的「判教」在史學考證下亦難有立足之地,天台五時判教即是一例。本文試著對此作進一步探討:首先,說明信仰與學術兩種立場的對峙;其次,學術研究雖在知識層次占了上風,但僅能視為是「一種」理解而非「唯一」觀點;第三,佛法之「宗教性」 重於以方便善巧引渡不同根機眾生,如「五時」的「時」除了「時間順序」 外或也指「時節因緣」;第四,傳統判教仍具有意義,背有亦有一套信仰邏輯以建立自宗合理性基礎;第五,除了以正誤、真偽評斷,「權實」應是更理想的評價語彙。最後,對於佛教史理解,或可藉「多重佛史」持多元開放態度而非定於一說。如此,以「歷史之錯誤」斷言傳統判教,就客觀學術雖言之成理,但就信仰實踐而言卻是「宗教之正確」,所以即便是「錯誤」也會是「美麗的錯誤」。
2. NTU Philosophical Review: Year > 2020 > Issue: 59
林修德 Hsiu-Te Lin
面對中國哲學研究立場分歧的一種嘗試
On Disagreements within Chinese Philosophy

abstract | view |  rights & permissions | cited by
本文的核心論題是中國哲學研究方法,本文企圖指出研究關懷的重要性,強調研究關懷的根本分歧將導致研究立場及其進路的不同,並進而衍生出歧異且難以交流的學術意見。研究關懷是更深層的研究動機,研究者能嘗試在彼此相異的研究關懷中找到某些共通點,從而藉此建構出公共性的研究關懷網絡及其分工整合機制。本文嘗試以「求真」做為公共的研究關懷,倡議中國哲學研究關懷得以從傳統「澄清文本意涵『是』什麼?」的模式中,進一步連結「做為普遍真理的中國哲學該『如何』在當代具體實踐?」 的探究。
3. NTU Philosophical Review: Year > 2020 > Issue: 59
林慈涵 Ci-Han Lin
《莊子》的判斷模式
The Two Modes of Judgment in Zhuangzi

abstract | view |  rights & permissions | cited by
本文試圖將隱含於《莊子》的「判斷模式」明朗化,並由此顯現出兩種主體性。「固化主體」以「成心」為用,「成心三元素」中的「我」啟動固化機制,開展出「成心→同一化標準→分判價值→自己」的判斷模式,呈現出「已成」與「固定」的存在狀態;「虛化主體」則是以「鏡心」為用,「鏡心三元素」中的「他者」讓主體能如實接收物本身,開展出「鏡心→差異化標準→分判價值→自然」的判斷模式,呈現出「虛空」與「流動」的存在狀態。兩種主體分別是莊子的批判與理想。
4. NTU Philosophical Review: Year > 2020 > Issue: 59
58 期〈論海德格對康德「敬重」之詮釋─《現象學基本問題》和《康德與形上學問題》之研究〉一文作者提供之補充修正表
view |  rights & permissions | cited by