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over of NTU Philosophical Review
Already a subscriber? - Login here
Not yet a subscriber? - Subscribe here

Browse by:



Displaying: 1-4 of 4 documents

Show/Hide alternate language

論 著 / articles
1. NTU Philosophical Review: Year > 2012 > Issue: 43
黃文 宏 Wen-Hong Huang
論早期西田哲學中「自覺」的基本構造 ─以〈邏輯的理解與數理的理解〉 為線索
On The Basic Structure of Self-awareness in Early Nishida -In View of His Discussion of "Logical Understanding and Mathematical Understanding"

abstract | view |  rights & permissions | cited by
「自覺」是西田對「純粹經驗」的發展的一個邏輯性說明。本論文的 目的在依據西田〈邏輯的理解與數理的理解〉(1912)來思考西田早期的 「自覺」構造。在這裏有著西田對齊格瓦特與李克特的邏輯思想以及對羅 伊斯與戴德金的無限觀念的改造,我們將重點置於李克特的部分,看看西 田如何從自身的立場轉化了李克特對邏輯與數理的想法,將「邏輯」與「數 理」視為連續性的關係,乃至有所謂「由邏輯往數理」的說法,這形成了 後來西田《自覺中的直觀與反省》中自覺的第一個階段。筆者的論點在於,自覺的體系除了無限自我表象的系統之外,還必須包含著一個對「有+非 有」的全體的直覺,這個全體的直覺或體驗才是自覺體系的中心。在行文 上,我們先沿著〈邏輯的理解與數理的理解〉的思路,重構西田對「邏輯 的理解」(第二節)與「數理的理解」(第三節)的思考,在最後一節(第 四節),筆者試著透過《自覺中的直觀與反省》西田對「絕對自由意志」 的討論來補充之。在這裏,筆者將西田這種「全體的直覺」連結到海德格 對康德的「先驗想像力」的闡釋,西田與海德格都將重點置於經驗中的「無 而生有」的領域。西田所謂的「理解之前的理解」或「純粹經驗」指的就 是這種全體直覺。筆者個人的觀點也表達在這裏。
2. NTU Philosophical Review: Year > 2012 > Issue: 43
黃麗 綺 Li-Chi Huang
從「虛無」到「笑」 ─論尼采「永恆回歸」之概念
From “Nihilism” to “Laughing” -on Nietzsche’s doctrine of Eternal Recurrence

abstract | view |  rights & permissions | cited by
在尼采「上帝已死」的思想中,人失去其價值根源的有效性,在強力意 志所建構的生成世界中,人不再具有不變與永恆的意義與真理,而是由其 相對、暫時的效用與價值來理解存有的意義。本文即嘗試研究在尼采永恆回 歸學說中,是否提供了一種在「上帝已死」、傳統形上學之外對生命的理解 與評價的可能,並且由這個新的理解方式創造出在生成世界之內的新價值。 對此,本文所提出的假說為:永恆回歸的學說是人自我評價的方式,它的特 殊性在於透過此評價方式,一方面保住了生成世界的意義,另一方面在虛無 與生成中創造了存在的價值;而此方式在尼采哲學中呈顯為由從「虛無」到 「笑」的動態發展;在一切言說與理性之外,「笑」創造了一個由身體出發的新視角,它是人作為超人的意義。
3. NTU Philosophical Review: Year > 2012 > Issue: 43
陳 平坤 Chen Ping-Kun
幻有假名觀下的「物不遷」論辯
Dialectic of “Things Do Not Shift” under the View of “Naming of Illusory Existence”

abstract | view |  rights & permissions | cited by
本文旨在論究僧肇依據幻有假名的佛教觀點,如何洞徹一切諸法的存 在底蘊,去開顯其中稱得上是究竟真實的內涵,以簡別於非真實的存在體 和認識構作物,從而為世人打通一條得以趣入「諸法實相」或「物性」的 思維道路。本文論述的主要典據是〈物不遷論〉和《注維摩詰經》的僧肇注解;而 所採取的進路,則為重視反省思維和闡釋義理的哲學研究進路。本文研究成果的主要重點如下:(1)涉及「物性」課題的「物不遷」論點只是一種假名言說。(2)「不遷」假說建立在取相分別之認知活動架構上。(3)「物不遷」雖不意謂就是諸法實相,但可當作趣入實相的一道 法門。(4)有關「物不遷」論據的探討,必須清楚辨明認識論問題思維脈絡 中的「[事]物」與存有論問題思維脈絡中的「[事]物」二者間的不同意 義分界,如此才能不管反對僧肇、還是贊同僧肇,在論據上都有比較圓滿的 說服力。
4. NTU Philosophical Review: Year > 2012 > Issue: 43
洪巳 軒 Szu-Hsuan Hung
論《管子》政治權威之形式與基礎 ─以〈權修〉為核心之探討
On The Forms and Bases of Political Authority in Guanzi ─A Research on “Quanxiu”

abstract | view |  rights & permissions | cited by
本文將政治權威視為一種「命令─服從」的權力關係,並以呈現此種 關係之不同的性質為其「形式」,又以支撐起各種形式之原因為其「基礎」, 進而以此種角度探究《管子•權修》對於政治權威相關主張。結果本文發現, 〈權修〉篇中已然將道德與法律視為政治權威的形式,而且在法律形式中又 可以進一步區分出合法性、引誘性以及強制性等三種權威形式。再者,道德 形式的政治權威其基礎則是心理的,法律形式的政治權威則是以經濟與武力 為其基礎。